2022-08-08 13:08:21
红军师英烈谱之刚直不阿高朗亭张平整理
延安时期的高朗亭
高朗亭(1912——1994)陕西省延川县人,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2年参加红军,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刘善忠遇害后,兼任红军西北先锋队司令员、政委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,地方政权实行民主选举,1937年5月,在延安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,高朗亭高票当选首任延安市长,开始了他近乎三年的市长任期。那时,他还不满25周岁。
4个月前,党中央刚从保安(今志丹县)迁到延安,大机关多,大领导多,这个首任市长不是谁都能当的。本文只想说说高朗亭是如何处理两件棘手问题的。
“威胁”滕代远
1936年12月,西安事变发生,南京政府扬言要轰炸延安城,群众纷纷逃离,延安老城区东关小学也停课休学。看到学校空着,刚迁到延安的红军总参谋部便搬了进去。
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,外逃的群众又陆续回到延安。但学生们却无法复课。老校长到处反映情况,但谁也解决不了。这时高朗亭当选市长才几个月,老校长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他。老校长是个老学究,平时总是斯斯文文的,可这次见到高市长时,却大声喊道:“高市长,都说你是个硬汉子,井岳秀的86师和盖世儒的保安团你都不怕,我们才选你当市长的。红军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,你就更不怕了吧?”高朗亭被弄得莫名其妙,问道:“你到底有甚事?”
于是,老校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到尾说了一遍。高朗亭听罢,立即火冒三丈,对老校长说道:“你放心,保证叫你10天之后开课。”从高市长办公室回到家,老校长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学生家长和各位教师。但大家都将信将疑:“十天后开课?可能吗?”。
老校长走后,高朗亭立即了解情况,他得知:总参谋长叶剑英不在延安,副总长左权负责作战方面的事,这件事只能找负责行政的副总长滕代远。
于是他立即找到滕代远。说明来意后,滕代远挠挠头道:“我正在想办法,可是你也知道,延安的房子很难找的。”高朗亭着急地说:“我已在老校长面前表了态,总参必须在10天内搬出去,耽搁一天学生就失学一天。”滕代远也认为高朗亭说得有道理,但一时半会往那儿搬呀。
见滕代远还在犹犹豫豫,下不了决心,高朗亭一着急,质问道:“总参到底搬还是不搬?”这一说,滕代远心里不舒服了,有点不耐烦地说道:“暂时不能搬。”
“那好,我去找彭老总,我就不信,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。”说罢气冲冲地走了。
一听高朗亭要找彭老总,滕代远心里不由一震,他与彭老总共事多年,老彭的脾气他是了解的,搞不好要为这事挨尅哩。最终,不到10天,总参全部搬出学校,并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顶撞罗瑞卿
1938年初,日本飞机对延安进行了一次狂轰滥炸。抗日军政大学不少校舍被炸毁。学员们只有自己动手,在延安城外挖窑洞。窑洞挖好后,又没有门窗。于是一些学员就把附近疏散未回群众的民房门窗拆下来,准备安置在新窑洞上。
在拆门窗时,被延安市警察局一位巡警发现了。他立马上前阻止:“你们不能这么干。”
抗大学员解释道:“抗大需要尽快开课。”
“那也不能拆民房!”
“我们会找房东赔偿的。”
“赔偿也不行,老百姓一旦回来,让他们往哪里住?”
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,巡警担心自己一个人阻止不住,就跑到附近警所又叫了几名警察。抗大学员刚走出城门,就被赶来的警察拦住了:“对不起,请把门窗放下再走。”
“这是谁的命令?”抗大学员问道。
“市政府。”
“市政府又咋啦?你们高朗亭市长还是我们抗大的学员呢,就不能照顾一下吗?”
“再照顾也不能违反群众纪律!”警察们据理力争。
在吵嚷过程中,不少群众上来围观,造成很大影响。双方正在激烈争吵时,不知是谁“叭”的一声开了枪,围观群众一下子四散奔跑。抗大学员趁机将门窗抬走了。这件事在延安造成了很大影响,有传言说:“共产党的军人和共产党的警察打起来了。”
消息很快传到高朗亭那里,他非常生气,在深入了解情况之后,立即找到抗大教育总长罗瑞卿。罗瑞卿对高朗亭并不熟悉,只知道他在抗大当过学员。不过罗瑞卿听到的反映是警察开的枪。
寒喧之后,进入正题。罗瑞卿说道:“警察维护群众利益是对的,但做法欠妥,怎么说也不应当开枪。”说完又批评道:“你这个当市长的,要好好管束下属,不然抗大就白培养你了。”
高朗亭本来想找罗瑞卿讨个公道,没想到反被批评了一顿。气不打一处来,他“霍”的一下站了起来:“明明是你的学员强拆门窗,他们非但不听劝阻,还开枪威胁警察,你不但不查处自己下属,反倒训我。你这个教育总长是怎么当的?”
“好你个高朗亭,竟敢这样和我说话!”罗瑞卿生气了。
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你不能随便训人!”高朗亭说罢,转身走了。
高朗亭走后,罗瑞卿觉得此事有点不对劲,便开始认真调查这件事。结果是:开枪者不是警察,而是抗大的一名班长。这件事不能就此结束,必须给地方政府和群众有个交待。于是他主动找到高朗亭,高朗亭建议:军地联合召开一次恳谈会。罗瑞卿愉快地答应了。
会上,罗瑞卿首先作了自我批评,表扬了警察在这次事件中坚持了原则,又宣布抗大已经处分了那位开枪的班长。并当面向高朗亭赔礼道歉。
听到这里,高朗亭也坐不住了:“老首长,我那天态度不好,请老首长原諒。”
此后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,高朗亭和罗瑞卿也成了好朋友。
三年后,高朗亭卸任延安市长,又回到部队工作。但他在延安市老百姓中留下了刚直不阿、清正廉明的美名。
解放后,高朗亭先后担任青海省军区司令员,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1994年,高朗亭在合肥逝世,享年82岁。
高朗亭将军
作者简介:
张平笔名弓长。陕西乾县人,1966年入伍。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。1972年开始写作。数十年来,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、新闻作品30余万字。著有”弦板腔记事”。
(注: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)